第二百六十六章 《行尸走肉》播出(2/6)-《我就是大牌》


    第(2/3)页

    即便有VIP会员,也没多少钱——一百万的基数实在有点不够看。

    《行尸走肉》10月27号上线,一个星期时间,阅后即焚的VIP数量增加到了200万…

    再然后,《美国恐怖故事》上线,VIP数量三天时间增加到了300万…

    之后还有《斯巴达克斯》、《破产姐妹》,当然还有《权力的游戏》…

    与此同时,阅后即焚公开显示,广告赞助增加到了4亿美元…

    不仅如此,阅后即焚内容官宣布从明年开始,每个月推出四到五部新剧,跟一堆大牌导演、制片人签下了合作协议,包括科恩兄弟、迈克尔·贝、史蒂芬·斯皮尔博格、保罗·艾伯特、史蒂夫·高林…

    彻底震惊了整个美国娱乐圈!

    华尔街一帮预测机构都懵逼了…

    这…

    这不仅仅是破局,简直是要把一帮电视台赶尽杀绝啊!

    事实上,原本阅后即焚决定开发自制剧,在华尔街看来,是在向HBO这样的有线台靠拢…

    影视公司、电视台都是夕阳产业,所以,他们不再看好阅后即焚的前景。

    即便自制剧很红,能够带来大量会员,如果华尔街认定阅后即焚是影视制作公司,那在他们眼中阅后即焚依然没有前景,估值就起不来。

    阅后即焚宣传的时候运用了大数据的概念,事实上,大数据完全是炒作出来的,内容产业不太可能跟数据挂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都不可能,怎么可能通过数据计算出几千万乃至上亿观众的口味?

    张俊生之所以敢砸钱,就是仗着有重生的BUG…

    奈飞这么吹嘘大数据,不也出品了一堆烂剧嘛,《马可波罗》《十三个原因》《永不满足》…

    当然人家说了‘没有烂片,只有小众片…’

    《行尸走肉》播出后,阅后即焚的发言人各种提及‘大数据’:告诉大家这是一部拍什么、谁来拍、谁来演、怎么播,由数千万观众的客观喜好统计决定的电视剧。

    呃,大数据的概念炒热之后。

    阅后即焚还雇佣了一批枪手发表文章炮轰周播模式,制作时间太短难以保障品质;演员一直得待命,很难吸引到大牌演员参与;而阅后即焚一次性拍完,一次性播放,更符合互联网时代观众的需求,将会赢得更多观众的支持。

    一次性播放剧集这种模式算不上新鲜,但是加上大数据,就很玄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