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电影节,嘉宾当然很重要。 来的人地位越高,越能代表电影节的逼格! 上影节这几年发展真的蛮不错的! 主办方把定位改了,不再是之前的‘华语电影走向世界’而是‘“立足亚洲,关注华语,扶持新人’! 这个定位很精准。 全亚洲,公认的一共三个A类电影节,上*海、新德里、东京; 东京电影节目前依然是老大,但是上影节的发展势头很好,中国市场太诱人了,上影节每年都能邀请不少好莱坞大佬或者国际大导演坐镇。 新德里电影节有点奇葩,还分奇偶年,实在没啥含金量,而且印度电影市场很难进入! 好莱坞都各种碰壁,更别说亚洲其他国家了。 说个数据,好莱坞电影在印度市场的比重少得可怜,占据整个市场的10%不到… 人家有宝莱坞,每年上映一千多部电影,自产自销,很满意。 按照上影节的发展势头看,很有机会由A类3档变成A类2档,向莫斯科、圣塞巴斯蒂安、洛加诺看齐! 不过它的天花板也就这样了,因为主竞赛单元形同鸡肋,你就算拿了金爵奖,也没法在内地公映,还得交给审查部门先看一眼,还有,交易市场形同虚设,片商带了片子过来,摆个摊位,想要出售,然后主办方说了:对不起,我们这里不能上映你的电影,只能是你买中国电影回去放… 买卖,至少得是有买有卖,只能买,不能卖,长此以往,谁还愿意过来? 一个外国新导演或者名气平平的导演,来上影节的观感就是:我带我的片子来,放了两场,然后吃了个小笼包,我就滚蛋了… 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没有任何商业上的交流,甚至连艺术的交流都泛善可陈。 那我来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虽然每年上影节都办的热火朝天,但是其实整个电影节行业大拿,新导演,市场,观众都是完全断裂的。 红地毯走得风风火火,下面参加金爵奖的新导演不仅仅没获得任何好处,还要忍受自己的影片放映的时候字幕不给力,观众走来走去大声说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