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其实,卢川跟张俊生有矛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张俊生拍第一部短片《万万没想到》的时候,卢川的父亲卢天明就代表作家群体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顿。 当然,结果就是卢天明差点被怼出心脏病… 像卢天明那样活在体制内的文人,哪是张俊生这样野路子的对手? 三下五除二直接把他解决了! 网上至今留有段子… 卢川当年还不是拍出《南京!南京!》的大导演,虽然很愤怒,但是不敢正面怼他——彼时的张俊生算是京圈推出的一张新名片! 现在不一样了! 张俊生跟京圈矛盾重重,据说他的新戏还被封杀了… 怼他是政治正确。 啧啧,卢川大概忘了,张俊生一路是怎么站到巅峰的,凭借的难道是电影吗? 不,是嘴炮! …… 看完微博,张俊生反倒问道:“…《十二生肖》什么时候上来着?” “…《十二生肖》?你问这个干吗?” “就是单纯问一句…你觉得卢川为什么要针对我们?” “他不骂不行啊,《王的盛宴》,星美亏了一个亿!” “明白了!” 总归还得在圈里混,坑了投资人可还行? 这要是放在北美,彻底被打入冷宫… “XXX导演作品”荣耀背后的另一面便是——导演就是那个不管怎样都得背锅的人。 好莱坞是个讲究规则的地方,放逐冷宫当然也有“法”可循,简单的说就是因为你不赚钱了。 如果导演可以持续为制片厂、经纪公司、传媒集团、玩具公司等等带来滚滚利润,就会有众星捧月的尊荣,从而拥有巨大的预算空间和收益回报——当然,捧得越高,摔得也越疼,一旦在巨星的位置上跌落,比如说将一部过亿美元预算的制作推向票房惨败的深渊,导演的命运就有可能万劫不复,永不复用。 导演约翰·李·汉考克是“好莱坞冷宫”的经典案例。 第一部电影,《心灵投手》全球票房8069万美元,预算2200万美元… 但紧接着他拍了《阿拉莫战役》,高额的预算1.07亿美元只换回了全球2581万美元的票房——毫不意外的,他被放逐到了冷宫,被“休假”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