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稳得一批的产业链-《1991从芯开始》


    第(2/3)页

    而20周年庆,从某种意义上,它既是总结,也是传承。

    因此它尤为重要——陈静已经答应,要作为嘉宾回来参加。

    “嗯,目前品牌运营部门和我们几个办公室简单地碰了个头,只有初步的概念。”

    “哦?说来听听。”

    “嗯……大概就是,以晚会的形式举行,地点可能会放在体育中心。”说到这里,韩依依皱起眉头:“但体育中心球场坐不下那么多人……”

    苏远山惊讶道:“你们不会是想把所有人都拉到一起吧?”

    “但我们光是省城总部就有六万员工啊……”韩依依愁着眉:“而且晚上进行,绝大多数人都下班了的,肯定都要参加。”

    “……”苏远山一阵无语:“先不忙考虑这个,说说看节目和流程的安排。”

    “节目的话,无非就是唱歌跳舞……只是把以往年会搬到体育场。至于流程也大差不差吧,到时候您肯定要讲话致辞的。”

    苏远山:“……嘉宾呢?”

    “我们有想过邀请部分领导来参加……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觉得一旦邀请起来就是个麻烦事……至于友商,看情况而定。”

    苏远山沉吟了几秒后微微点头:“嗯,这个确实。就不邀请领导,我们自己搞就行了。”

    “好。”文晓倩点头,接着道:“还有就是其他活动,譬如产品促销活动,譬如邀请参观活动,譬如出纪录片这些……基本上就算是品牌推广了。毕竟搞一次不容易,预算不少,总得考虑一下增值嘛。”

    “呵呵,这个可以有。”苏远山笑了起来:“这样吧,你们商量一下,到时候拿到季度会上讨论。”

    目送文晓倩离开办公室,苏远山闭上眼睛养了会神,随后便切换出写了一半的文件。

    文件的标题是《工业产业链的全国性布局》

    快速过了一遍已经写了的内容后,苏远山双手放到键盘上,但却没有继续打字。他思考了一会后拿起电话,给段勇平拨了过去。

    随后,他站起身来,走向段勇平的办公室。

    ……

    “国内的工业产值虽然一直在增长,但现在明显可以感觉到,西方的投资方向有朝着东南亚继续转移的倾向。”

    段勇平办公室内,他和苏远山坐在茶几上,应苏远山的邀,聊着国内企业的现状。

    “嗯,随着国内gpd不断提高……”苏远山接过段勇平的话,顿了顿,一摊手:“好吧,其实就是国家持续放水。”

    段勇平哈哈一笑:“工资也水涨船高。”

    “对,工人,特别是加工厂的工人待遇也在提高,而且国家也开始强制执行五险一金制度……坦白说,对于最下游的组装环节而言,国内的用工成本已经比不上周边那些国家了。”

    “所以你担心产业链在资本的驱动下向东南亚这些低用工成本地区转移?”段勇平望向苏远山,他瞬间便洞悉了苏远山的想法。

    苏远山皱起眉,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我当然不担心整个产业链转移——从90年代算起,哪怕从90年代末期起,到现在虽然才十几年,但已经形成了完全规模的产业链——虽然是加工型居多。”

    “首先,它是建立在十几亿人口精挑细选下形成的,不仅仅是用工成本,还有工程师红利和相对高学历的劳动人口红利,这诸多红利才使得我们拥有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工业规模和产业集群。”

    “其二,我们国家的产业链,或者说信息时代的产业链,是我们在进入到信息时代的同时培养起来的——譬如智能手机产业链,便是我们培养起来的,而不是单纯的接受谁的工厂或者技术的转移而来。智能手机产业,在我们国家已经根深蒂固,形成了生态圈。其他国家,永远不可能抢走。”

    “其三,我们的产业链背后有十四亿人口的市场进行兜底。而不是单一的出口型加工——周边哪个国家能够做到既能提供廉价劳动力,工业生产能力,又能提供广袤市场的?没有。”

    “所以,要完整地把国家整个产业链搬走,除非整个东南亚乃至南亚凝成一股绳的来抢,而且还必须有我们国家的行政力度……否则根本没有机会。他们最多,也就是搬走个末端不需要技术含量的组装环节。”

    “但目前国内的发展还十分的不平衡……就算是组装环节,对于国内某些地方,也是香馍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