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现在的重点,就是要分析出米豆的情绪,他的来源和形成机制。 既然是同根文明,是什么让他们和米豆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这需要科学的解释。 这是一场庞大的运算。 他们必须要由此倒推出米豆所来自的那个宇宙文明,地球人的生活和文明延续,倒推出来的内容越多,由此形成的对比数据才越接近他们需要的那个阙值。 基本上,科技团队已经掌握到,进化的确是生命的一种形态,但这种形态不是身体层面的,或者说,身体层面的进化,对生命来说,变化微乎其微。 进化更多地是认知上的。 做一个比较恰当的比方,在地球上,5000年前的人,和5000年后的人,几乎一样。 当然,除了因为护肤产品和食物以及医疗等等的外在条件的不同造成的高矮、肤色、寿命……属于外在数值,不是本质。 本质就是他们的基因序列不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5000年的时间跨度让人的变化如此之大? 根源在于认知。 或者说,是知识的继承。 如果,把5000年前的人复活,在他的脑中植入科技芯片,让他在认知上完全适应当下世界,他会很快就能融入其中。 所以,人的进化,是认知的进化,当然,这种进化会反作用身体,但这种变化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是同根文明的重要依据。 即宇宙那么多,一宇宙一文明,但我们都一样,只是进度不同而已。 以情绪为变量运算的突破口之后,他们正在快速地攻克一个又一个的论断支点,很快,他们就解决了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 接下来,就是如何做的问题。 科技团队将【宿主情绪】作为变量,用运算出的数据模型,植入到数字米豆身上,这样,他和宿主米豆就更趋同。 有了这个无限接近的数字米豆之后,好处就是,宿主米豆在他的专属体验屋进行活动的时候,数字米豆已经在数字模型里头走到了他的前面。 等于说,这样就给实验带来一个缓冲,可以确保他们实验的安全。 并且,这样可以为分析带来时间,通过修复两者的误差,来不断纠正这个实验阙值,只有这个阙值无限接近于完美,他们才可以抵达到科技应用的层面。 第(2/3)页